惠及浙皖42家医疗机构 浙大儿院举办培训班提升基层先心病超声诊断能力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9-15近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联合主办,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简称浙大儿院)共同承办的两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超声筛查与诊断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杭州顺利举办并圆满落幕。
作为华东地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单位,浙大儿院依托学科优势,聚焦基层医疗“早筛、早诊、早治”能力短板,为浙江、安徽两省42家医疗机构培育专业技术力量,以跨省技术赋能打通儿童健康保障“最后一公里”。
理论、实操相济 提升学员能力
培训分两期开展(9月4日至5日、9月11日至12日),浙大儿院充分发挥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临床与教学积淀,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操”一体化模式,构建“从基础到进阶、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培训体系。
首日培训落地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该院超声科专家---“小超人”团队主要成员:叶菁菁、俞劲、杨秀珍、钱晶晶等量身定制课程,以《小儿超声诊断基础》《小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小儿简单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和《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等核心内容为脉络,结合高清解剖学图谱、动态病理生理机制演示及丰富的临床真实病例影像,为学员搭建“理论知识—影像识别—诊断逻辑”的清晰框架。课堂上,专家与学员互动频繁,通过“案例提问—学员作答—专家释疑”的闭环教学,破解基层诊断中的常见误区。
拥有丰富先心病诊治经验的浙大儿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李建华,从临床治疗视角切入,系统讲解“先心病诊断—治疗—长期健康管理”全周期服务体系,强调“早筛查可大大提高先心病患儿救治成功率”,让学员深刻认识到超声诊断在儿童健康保障中的核心价值,也直观感受到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诊疗一体”的技术优势。
次日,学员赴浙大儿院滨江院区开展临床实操实训。依托医院丰富的儿童先心病病例资源,专家团队在诊间、床边开展“一对一”带教,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其中,浙大儿院首创的“小儿先心七步心超筛查法”成为培训亮点——该方法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将复杂的心脏超声检查拆解为七个关键步骤,大幅降低基层医生的学习门槛,参训学员收益满满,纷纷表示“方法实用、上手快,回到岗位就能用,以后基层孩子做先心病筛查更有底气”。
浙江、安徽协同 收获学员好评
先心病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早期精准筛查与诊断是降低患儿死亡率、改善远期健康的关键。本次培训精准覆盖浙皖两省基层医疗需求,42名参训学员均来自两省各级医疗机构超声科一线,其中基层医疗机构占比最高。
“我们基层医院一直缺系统的先心病超声诊断方法,这次能直接跟着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专家学,机会太难得!”一位来自安徽县域医院的学员道出心声。
参训期间,学员们围绕先心病超声诊断难点展开深入交流,高涨的学习热情既反映出基层医疗队伍对提升儿童健康服务能力的迫切需求,更凸显“儿科国家队”通过技术培训推动优质资源下沉的重要价值。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在参训过程中表示,此次培训依托浙大儿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专业优势,为皖浙两省搭建了“高水平带教+精准化学习”的技术交流平台,对填补基层先心病筛查技术短板、推动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具有里程碑意义,高度肯定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教学、医疗融合 提升区域基层医疗
培训过程中,浙大儿院副院长徐玮泽向所有学员介绍了浙江省出生缺陷防治与先心病筛查平台建设成果。该平台由浙大儿院牵头搭建,依托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数据与技术优势,已实现全省儿童先心病筛查数据互联互通,年筛查量达数十万人次。“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我们的职责不仅是救治重症患儿,更要带动区域内基层医疗能力整体提升。”
近年来,浙大儿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平台和资源,通过“培训赋能、平台共建、跨省协作”等举措,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周边省份辐射。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浙皖两省基层医疗机构先心病筛查水平,还为下一步扩大先心病筛查覆盖面、提升诊断精准度奠定坚实基础。